找到相关内容321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解行精舍建立之因缘

    筹议,迎王大阿阇黎于潮安,补作法事,并组壬申灌顶会,请开金胎两坛接引有志,其期则在季夏云。   (达庵)按:香江、广州前后开坛共,皆属胎部;此番兼行金部,在当地为创举,对潮安则为第四。据震旦...为,堂主量光大师与焉。丁卯之夏,住持喜斯会之蓬勃,与夫法侣之笃实,而北堂地狭不能容,特辟大梅堂以居之,念佛所即堂内观音殿也。十年来潮安王公以重兴震旦密教为己任,文字宣传与日俱进,其始译权田大僧正密教...

    冯宝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2380080.html
  • 五台山佛乐

    也吸收了汉民族一些古曲和民歌。 青、黄两庙所用的谱本,也是传统的工尺谱;所有转调也是传统的转调法。但青庙音乐与黄庙音乐风格特点不同。青庙音乐讲究规矩,黄庙则不太严格。两庙使用调高不同。黄庙使用本调... 五台山佛乐 时间:2006年 类别:民间音乐 地区:山西 编号:Ⅱ-66 申报地区或单位:山西省五台县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,属太行山支系,因有顶似平台的座山峰而得名,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2480954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释义一

    慧行,布施等是福行;慧行如人眼目,福行如人双足。学佛人必须以慧行领导福行,以福行庄严慧行;目足相资,福慧双修,直至福慧圆满究竟,然后成佛。不学般若,盲目进修,难免求升反堕,十分危险。 此经自...禅宗时,以四卷《楞伽经》作为印心宝卷。自从慧能亲近祖,传佛心印之后,《金刚经》就取代了《楞伽经》。后来,宋朝皇室,竟然将此经,作为度人出家考试科目之一。可见其弘傅之盛,远驾于其它大乘经典之上。 二、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4781522.html
  • 考察金河寺

    行均寓金河而载辑,九仞功绩,炎凉,完成了名著《龙龛手镜》。更有高僧讲轮法衡为一代书林名家,他的存世作品《陀罗尼经幢》书于辽大安三年六月二十二日,书体刚柔相济,为辽代书法珍品。所以此幢也弥足珍贵。此幢...前行约1.5公里,峡谷空旷,瞻望青山秀水,青云缥缈,苍松翠柏,古塔耸立,恰似一派人间仙境。金河寺遗址就分布在这里一块由西北向东南渐次增高的台地上。台地共分级,全长约200余米,宽60米。第一级台地长...

    金玉良缘

    |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391531.html
  • 问:修福的原因和内容,为什么要修福?

    世间无漏之福。 3. 佛道圆满无上之福   佛道圆满无上之福,是诸佛因中,发心行菩萨道,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,广修六万行,实行布施、持戒,忍辱,精进,禅定等以修福,广学般若以修慧;因此,广开福德...、好德、善终等福,所谓:“五福临门”,才是人间真正的幸福。 但在佛眼看来,世间的幸福,亦不过是短暂的占有,既是无常,又非永恒, 所以,如果希望获得永恒的幸福,非进一步追求出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3794788.html
  • 六波罗蜜

    被称为“眼睛”。就好像一个人走路要到达目的地,就要有眼睛;如果菩萨没有智慧,在修行过程中,就会做出一些不得要领的盲修瞎练,所以佛法中说“如盲,智慧如眼。”既是此意。  释迦牟尼佛称为觉者,就是智慧...肯定前也完成,还必须完成智慧波罗蜜。  菩萨以修学一切佛法,观察世间,通达人、法二无我,然后要学习种种利益众生的方法。如果菩萨觉悟,证得果位后,而不会利益众生的方法,就得努力修学,如一些中国禅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1148054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二三)

    统一规律,才能成佛。这一点,西藏佛教就处理的比较好。莲华戒认为慈悲乃至于都是必要的,否则不可能有智慧的养成,因为智慧——可分别与不可分别的对立统一——是在慈悲与里——可分别与不可分别的对立统一...认定是自相矛盾的,亦不知其所云;  则人生意义没有答案,人生意义亦不可知;  六则伦理、道德、法律没有实施、存在的依据,伦理、道德、法律亦不知从哪块石头里蹦出来的;  七则精神的起源不可知:  八则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749926.html
  • 佛学六

    到达目的地,就要有眼睛;如果菩萨没有智慧,在修行过程中,就会做出一些不得要领的盲修瞎练,所以佛法中说"如盲,智慧如眼。"既是此意。  释迦牟尼佛称为觉者,就是智慧的觉悟。身为佛弟子的我们,就是要...误解学佛的目的。佛是觉者: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的圣者,所以我们修行的最终目标就是智慧。而菩萨所修行的六,最终是要完成智慧波罗蜜。如果一个菩萨行者能完成智慧波罗蜜,那肯定前也完成,还必须完成智慧...

    释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750206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与全球伦理

    道理,洞察人生和宇宙的真相,对治愚痴之心。前可概括为慈悲,与第六智慧一起称为悲智双运。六的重心在于智慧,佛经中将前比喻为盲人,而第六度则是眼睛,所以修持六度要以智慧为指导。如菩萨修布施,要...人们的行为,主要强调不许干什么,以自利为主。摄善法戒强调佛教徒的个人、家庭、社会等义务,并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理想,勤修一切善法,如四弘誓愿、六和十善等。摄善法戒要求佛弟子积极面对现实,为营造众生的...

    纪华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5466171.html
  • 什么是智慧? ——佛教学者的见解

    如何度脱众生?佛教讲六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)前是阶梯、是方法、是到达彼岸的渡人舟。第六般若,则是指引,是航向,是总舵主。所以六的核心,是般若。般若就是智慧。  再说,佛教所言智慧,又称“如实观察”,即如实观察人生,如实观察现实世界,如实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。这样的智慧,从前中来:持戒,就是告诉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,这是保持身口意三业清净、建立高尚的道德、提升人格力量的惟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3467799.html